
嗨,我是 leoPaul。
我從事行銷工作,而「滴雞精」恰好是我曾經投入大量心血的品類之一。
做為一個幫品牌說話的行銷人,我們的工作就是把產品最好的一面呈現給你。
但今天,我想暫時拋開「行銷人」的包袱,用一個「業內人士」的身份,跟你聊聊滴雞精背後,那些廣告文案沒寫清楚的真心話。
準備好了嗎?這是一篇不打官腔、沒有套路的「滴雞精老實說」。
雞湯、雞精、滴雞精,3者不同?
如果用咖啡來比喻,大概是這樣:
- 你家煮的雞湯(三合一即溶): 充滿了媽媽的愛,但也充滿了脂肪和膽固醇。 雞湯裡的蛋白質都是「大分子」,需要你的消化系統賣力工作才能吸收。 對於急需補充能量的你來說,有點緩不濟急。
- 傳統雞精(美式咖啡): 它是加水熬煮後再「濃縮」的產物。 為了讓每一瓶的味道都一樣,製程會標準化,有時會加入焦糖色素或調味劑,所以會有一股...嗯,很「經典」的雞精味。
- 滴雞精(Espresso): 這就是我們行銷上最愛強調的「黑科技」了。 它的製程叫**「無水滴煉」**,簡單說就是把整隻雞的精華,用高溫蒸氣「逼」出來,不加一滴水,再把油濾掉。
所以,滴雞精的價值在哪?在於「吸收效率」。
它透過製程,預先幫你把營養「處理」成能快速吸收的狀態。
它賣的不是雞湯,而是「節省你身體消化時間」的解決方案。😏
滴雞精是台灣百年前提供有長輩、孕婦補充體力的營養品。 我實際有透過消費者訪談了解,有一些體力較差的朋友,喝了滴雞精後真的覺得「非常有幫助」,我覺得它真的是很神奇的一個產品。
延伸閱讀:滴雞精的健康益處與飲用指南
BCAA、小分子胜肽...拋開廣告詞,它們到底是什麼?
在行銷上,我們最喜歡溝通的就是「小分子胺基酸」、「總支鏈胺基酸 (BCAA)」這些聽起來很厲害的詞。
但它們到底是什麼?拋開那些華麗的廣告詞,我用大白話講給你聽。
滴雞精最有價值的地方,就是它把蛋白質這種「大塊牛排」,預先幫你切成了「肉絲」,甚至打成了「肉泥」。
這個過程,讓營養變成了「小分子胜肽」與「游離胺基酸」。
它們就像是持有 VIP 通行證的貴賓,喝下肚後,不用在你的胃裡排隊等消化,可以直接被小腸吸收,光速送達全身。
這對消化功能不好,或急需恢復體力的人來說,是最大的優勢。
而這些 VIP 貴賓中,有幾位更是巨星等級:
- 支鏈胺基酸 (BCAA):這絕對是行銷上的主打明星!纈胺酸、白胺酸、異白胺酸,這三位是人體沒辦法自行合成的「必需胺基酸」。 你的精神續航力、體力恢復速度,基本上都靠它們。 這也是滴雞精敢大聲說自己能「抗疲勞」的科學底氣。
- 膠原蛋白 (Collagen):這通常是主打女性客群的賣點。透過製程把雞皮、雞骨、雞冠、翅尖裡的膠原蛋白溶出,還順便分解成小分子,讓你更好吸收。
- 左旋肌肽 (L-Carnosine) & 麩醯胺酸 (Glutamine):這兩位是加分項,一個幫忙抗氧化,一個照顧腸道、支持免疫系統。
下次看到這些名詞,你就能理解,它們代表的是「營養的吸收效率」和「特定的機能成分」,而不只是聽起來很炫而已。🚀
所以,這東西到底「神」在哪?我們是怎麼把它變成故事的
滴雞精的行銷核心,就是主打「抗疲勞」。
這可不是我們自己亂喊的,它是有「健字號」(就是那個小綠人標章)背書的。
我來告訴你,這個功效在科學上是怎麼一回事,以及我們是如何把它轉化成消費者聽得懂的故事。
- 對抗精神疲勞(腦袋的疲勞): 長時間工作後,大腦會分泌「血清素」,讓你昏昏欲睡。你可以把它想成是腦內的「厭世因子」。
而 BCAA 的作用,就是跟血清素的原料(色胺酸)去搶搭進入大腦的「計程車」。
BCAA 這位強勢的乘客一多,色胺酸就上不了車,你的大腦就不會被「厭世因子」洗版,自然就能保持清醒。
可惜,台灣的食品法規幾乎是全世界最嚴格,我們在做廣告、推廣產品時,是不能做以上的宣稱。
- 對抗肌肉疲勞(身體的疲勞): 這就更直接了。 科學證據顯示,補充滴雞精能增加肌肉裡的「肝醣」存量(你的備用電池),還能加速排掉運動後產生的「乳酸」(讓你痠痛的元兇)。 白話文就是:續航力更久、恢復得更快。
一個產品的功效,從科學原理到消費者聽得懂的故事,中間其實經過了我們行銷人無數次的轉化和包裝。😂
我接觸過一份研究案,歷時2年,費用在100~200萬台幣之間。 委託高雄醫學大學進行動物實驗,滴雞精可以抗疲勞、幫助運動後恢復的更好。 它的功效不是心理安慰,是真實存在的。
買滴雞精,如何聰明花錢
業內人士劃重點
- 緊盯「總支鏈胺基酸 (BCAA)」: 這是相當科學的指標!
- 比較總胺基酸含量: 這是所有胺基酸的總合,和 BCAA 不同。
- 比較「鈉含量」: 我認為不是很必要! 鈉含量的標準主要是以濃度來衡量,也就是每100克食品中含有多少毫克的鈉或鉀。 滴雞精只有1包60ml,鈉含量比低鈉標準高一點點,喝起來鹹,是因為它風味單純、沒加其他調味,所以鹹味很直接。 真正該注意的是那些又甜又辣的零食,它們的鹹感受不明顯,實際上很高,你可能會一直吃,那才是隱藏版的鈉含量炸彈 🚀!
- 比較獎項、標章、產銷覆歷: 這一些都是附帶條件,可以參考,但不要列在主要原因。
- 口味: 喝看看才知道,我認為它是很重要的因素。畢竟使用者要經常喝、每天喝,不好喝是很不OK的。
- 溫層: 常溫滴雞精或冷凍滴雞精。 常溫滴雞精是以滅菌(徹底殺菌)來保存食物;冷凍滴雞精是以低溫抑止微生物繁殖來保存食物,2者的安全性都很高。 但是,常溫滴雞精比較方便,用過就回不去了。 同時,常溫滴雞精雖然採用和白蘭氏滴雞精同樣的溫層保存,但大部份第一次接觸到的消費者心中總是會出現一個疑問,就看個人選擇了。
- 找台灣前5大品牌: 我們推薦這五大品牌,因為它們背後都有經過多次檢驗的報告,能夠提供最佳的參考依據。 相對於小品牌,大品牌的銷量較高,品保部門人數更多、可以引進更新的觀念和解進方案,較不易出現問題。 此外,大品牌對安全性和穩定性的追求更高,這是它們獲利的來源,同時會更加要求自身的品質。
如果住家巷口有一家雞肉攤也有銷售滴雞精,也是可以給它一個機會啦!
5大品牌排名應該是,以字數小到大,首字筆畫少至多:
- 芳茲
- 純煉
- 田原香
- 老協珍
- 農純鄉
你想要我做一張比較表嗎?我不想做,那是部落客的工作…XD。
滴雞精的安全紅線,千萬別踩!
任何產品都有它的「不適用對象」
滴雞精不是仙丹,這幾類人,要特別留意。
以下族群,因個人病程及體質不同,建議先諮詢醫生!
- 慢性腎臟病患者:滴雞精對腎臟有負擔。
- 高血壓患者:請參考「鈉含量」。
- 痛風患者:滴雞精中有普林。
以下族群,一定不能喝:
- 楓糖尿症患者:這是一種無法代謝 BCAA 的罕見疾病,喝滴雞精等於喝毒藥。不
- 兩歲以下嬰幼兒:寶寶的腎臟還沒發育好,承受不起這麼濃縮的營養。
以下情況,你可以自己判斷:
- 正在感冒發燒、喉嚨發炎的人,這裡有2個不同的意見:
- 中醫認為雞湯是溫補的,你身體正在「發炎」,喝了等於火上澆油。
- 現代醫學及營養師認為,補充蛋白質和胺基酸很棒,建議補充
我的建議是:如果感冒、發燒正盛時,例如喉嚨很痛的當下,不喝。等到身體已經進入好轉時,喝滴雞精可以加速恢復。 生理期、手術後,也是這個基準。
了解使用者的身體狀況,麗是很重要的。
把滴雞精當「神隊友」,而不是「萬靈丹」
好了,今天的老實說就到這裡。
總結一下,我希望傳達的核心觀念是:
- 定位要清楚:滴雞精是「高效率的營養補充品」,不是「正餐替代品」。它是你緊急時刻的快充,但不該取代你每天均衡的飲食。
- 聰明選購:忘掉包裝和代言人,學會看營養標示。
- 策略性使用:比如:比稿前一週、連續熬夜加班時、重要專案的衝刺期,可以加強,但它會有一個上限,喝再多也會被自然代謝掉,可以詢問各品牌的上限包數。
- 安全第一:如果你有任何健康疑慮,先問醫生!不要自己當白老鼠。
滴雞精是個好東西,你要懂得聰明地為自己選擇。
希望今天的「業內解密」,能幫助你成為更精明的消費者。